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属除尘设备类;主要用于含尘空气的净化处理,尤其适宜于粮食加工行业中对非粘性、干性粉尘的二级净化处理之用。
目前粮食二级净化处理工艺中,常用的除尘器有三种一是依靠人工振打处理、依靠滤布作为过滤材料分离含尘气体的简易布筒除尘器;另一种是采用周期性地往布袋筒内或布筒外喷吹压缩空气来清除布筒内积尘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再一种是采用同机回转臂反吹清除布筒积尘的反吹袋式除尘器。
上述三种除尘器虽各具一些优点,但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其中简易式除尘器的最大缺陷是由于布筒直径小,粉尘极易在筒内起拱、结团、架桥、严重时会堵布筒;同时由于无自张紧机构,易下垂、折皱,造成积尘加厚而堵塞尘体下落;因此它的清理工作量大、工人劳动强度也大,此外其占用空间也大。
作为反吹和脉冲袋式除尘器,其缺陷有四点一是结构复杂、设备造价高,使推广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二是维修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三是用电耗能高、噪音大;四是运输安装麻烦,不仅其设计规格不能随厂房大小而因地至宜,而且要求厂房必须具有相应的安装高度。
为克服上述众多布筒式除尘器的缺陷,本发明人在1995年4月25日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了专利号为zL95236670。3的“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在近十年的市场销售及使用中获得不少赞誉,但是本发明人深深地感到它仍然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希望其既吸收上述四种除尘器的优点,又能克服它们的缺陷,为使用厂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除尘性能良好、适用条件宽、能耗低、操作更方便的理想除尘器。
这种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由上架3、底架11、自张紧机构及布筒8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布筒8设在由活动架4、中横架6和竖立架21组成的内框架A内,其上端经上圆筒5与活动架4相连接,其下端经下圆筒9与竖立架21相连;B、所述的自张紧机构由设于组成除尘器外框架的外立柱7上的拉伸器19以及与该拉伸器19上部相连的钢丝绳2、张紧弹簧20、滑轮1组成;在与张紧弹簧20相连的上端钢丝绳,在两个滑轮1上绕过以后,其未端与上活动架4相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这种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既吸收了上述除尘器的优点,而且使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尤其是使布筒在内置框架结构作用下更加挺直,有利于除尘效果的提高。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左侧视图;附图3为附图1的俯视图。
图中1、滑轮2、钢丝绳3、上架4、活动架5、上圆筒6、中横架7、外立柱8、布筒9、卡10、下圆筒11、底架12、插板13、出尘口14、集尘斗15、沉降箱16、进风口17、爬梯18、控制手柄19、拉伸器20、张簧21、竖立架。
如图所示的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它由上架3、底架11、自张紧机构及布筒8组成,相对于本发明人95年的ZL95236670.3专利,其主要创新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将布筒8设在由活动架4、中横架6和竖立架21组成的内框架A内,其上端经上圆筒5与活动架4相连接,其下端经下圆筒9与竖立架21相连。由此使整个布筒形成一个没有任何折皱且又十分挺拔直立的集尘过尘内空间;其二是对自张紧机构进行创新改进,它依托除尘器外框架的外立柱7上的拉伸器19,经过其上部相连的钢丝绳2、张紧弹簧20、滑轮1,与张紧弹簧20相连的上端钢丝绳2在两个滑轮1上绕过以后,其未端则直接与上活动架4相连,组成一个靠张紧弹簧20张力拉直并提升整个布筒8的提升机构,同时又可通过拉伸器19上的控制手柄18来调整拉紧力及定位。
权利要求1.一种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由上架3、底架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11、自张紧机构及布筒8组成,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布筒8设在由活动架4、中横架6和竖立架21组成的内框架A内,其上端经上圆筒5与活动架4相连接,其下端经下圆筒9与竖立架21相连;B、所述的自张紧机构由设于组成除尘器外框架的外立柱7上的拉伸器19以及与该拉伸器19上部相连的钢丝绳2、张紧弹簧20、滑轮1组成;与张紧弹簧20相连的上端钢丝绳,在两个滑轮1上绕过以后,其未端与上活动架4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器19上设有控制手柄18。
专利摘要一种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由上架3、底架11、自张紧机构及布筒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筒8设在由活动架4、中横架6和竖立架21组成的内框架A内,其上端经上圆筒5与活动架4相连接,其下端经下圆筒9与竖立架21相连;所述的自张紧机构由设于组成除尘器外框架的外立柱7上的拉伸器19以及与该拉伸器19上部相连的钢丝绳2、张紧弹簧20、滑轮1组成;与张紧弹簧20相连的上端钢丝绳,在两个滑轮1上绕过以后,其末端与上活动架4相连。所述的拉伸器19上设有控制手柄18。该自张紧防堵布筒除尘器,结构简单,除尘布筒在自张紧机构作用下,更加挺拔直立,因此具有十分理想的集尘除尘效果。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
高分子生物材料与生物传感器,包括抗菌/抗污高分子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超分子水凝胶、蛋白质材料的合成与自组装、等离子体聚合功能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SPR)、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生物传感器等。
1. 晶面可控氧化铝、碳基载体及催化剂等高性能、新结构催化材料研究 2. 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3. 低碳不饱和烯烃的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及工业技术开发
1. 加氢精制 2. 选择加氢 3. 加氢脱氧 4. 介孔及介微孔分子筛合成及催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