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大陆)官方网站

博韬合纤丙纶短纤、涤纶短纤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云网站登录入口
博韬合纤丙纶短纤、涤纶短纤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13 18:45:21

  公司自 2002 年成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丙纶短纤、涤纶短纤及其他化学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丙纶短纤产品销售占比达到 90%以上,产品规格覆盖 0.8D240D,颜色覆盖潘通色卡全部色系,产品功能覆盖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内外饰复合材料、高性能士工合成材料、家用纺织品新材料、卫材用无纺布、可降解地毯织物、净化过滤等行业。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开发出循环再生丙纶短纤维产品,顺应绿色循环再生纤维行业的发展趋势。

  公司拟实施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母公司博韬合纤。本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9,000.00 ㎡,拟选址于湖北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兴隆大道 248 号,公司将在现有场地新建一栋研发楼,根据研发工作开展需要建设中试车间、物理分析室、化学分析室及配套用房,通过购置专业中试设备及研发测试设备,招聘高素质人才,对丙纶纤维、涤纶纤维、复合纤维等产品进行深度研究,强化公司纤维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增强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建设期为 24 个月,计划总投资 8,787.39 万元。项目建成后,研发中心将集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应用研究、检测试验等功能于一体,公司将利用以上新研发条件重点开展多项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

  在长期研发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公司依托丰富的配方积累与研发经验在市场内形成了较强竞争力,但随着行业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化、差异化成为新的行业发展方向,化纤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发展重点由“量”转向“质”、由常规产品转向新产品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公司缺乏专业检测设备和科学检测方法的劣势凸显。

  以往公司依托传统检测方法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非常规指标检测、实验的方开云官方 kaiyun官方网式严重制约了发展。因此,公司亟需通过本次项目建设,引进纤维强度仪器、红外光谱分析仪器、含油率分析仪等先进设备,打造物理分析室、化学分析室等一系列先进科学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公司研发体系,为公司高新能产品持续研发创新提供支撑。

  近年来,随着丙纶等化纤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相关产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具备更强产品竞争力,更优异的工艺开发能力的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更多优势。

  在此背景下,公司依托在化纤行业深耕多年积累的稳定研发团队与研发创新经验,市场拓展脚步持续加快,推动公司产品营收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持续强化创新能力建设。

  配方研发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公司产品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关键,对公司配方积累与研发人员要求较高。目前,公司配方积累丰富,但随着订单需求的扩大,研发团队日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本项目实施后,公司一方面将引进高分子材料领域高端人才,开展工业滤布用丙纶短纤维、基于石墨烯的改性丙纶短纤维等产品深度研究,进一步推动公司产品向高端应用领域拓展;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实现研发能力的持续提高。可见,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业务持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提供支撑。

  目前,在丙纶等化纤产品快速发展背景下,公司研发部缺乏中试车间的弊端被进一步放大。由于目前公司研发中试只能在生产车间进行,一方面导致中试环境较差,严重影响了公司响应客户需求的速度,限制了公司研发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又占用了产线产能,进一步影响公司订单交付能力,对公司研发活动及生产活动的顺利推进均存在一定不利影响。

  因此,通过本次项目建设,公司将形成专门的中试车间及相关试验线,有助于保障公司研发效率和研发可靠性,实现公司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推动新产品的快速商业化和应用。

  本项目建设地点分别位于荆门高新区兴隆大道 248 号,位于母公司博韬合纤的生产经营用地内,不动产权证为鄂(2024)掇刀区不动产权第 2002361 号。本项目已获得荆门市掇刀区行政审批局出具的《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备案证号为 -04-01-562114。

  本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录》(2021 年版)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环境影响报告表,公司已完成编制并获得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关于湖北博韬合纤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

  此为摘取部分,完整版根据发改投资规【2023】304号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要求,可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

  2.4.1 市场需求分析:通过量化目标市场的消费需求,预测产品的潜在销售量及增长趋势

  2.4.2 市场供给分析:评估现有及潜在竞争者提供的同类产品数量,识别供给缺口或过剩

  2.4.3 市场竞争分析:研究行业竞争格局,包括市场份额分布、主要竞争对手策略及进入壁垒

  2.4.4 项目产品分析:结合产品特性(如价格、质量、功能)与市场需求匹配度,判断其竞争力

  2.4.5 市场综合分析:整合供需、竞争及产品数据,形成对项目整体可行性的判断